【人民日报】江苏:高等教育高地缘何崛起-九游会体育线上平台

您的位置:     媒体

【人民日报】江苏:高等教育高地缘何崛起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然而,截止到7月上旬,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近80%。自2005年以来,江苏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5%左右,2012年达96.91%。江苏高校为何能在就业率上高出一筹?

江苏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省,现有普通高校130所,在校生超过181万人,均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1%,比全国平均高出17个百分点。然而,江苏高等教育的亮点决不只这些。正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所说,近年来,江苏高等教育逐渐实现由规模扩张、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及技术技能型等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主要内涵建设指标仅次于北京、跃居全国第二位。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挺进,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鲜明轨迹,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

从“快”到“优”,内涵发展成为主旋律

“快”曾经是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特点。早在1996年,江苏即在全国率先扩大招生规模,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200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全省普通高校从71所增加到126所,在校生从47.5万人增加到177.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为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实际,江苏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规模新建、迁建或扩建高校,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江苏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小规模、简陋型办学向大规模、高标准办学的跨越式转变,也为顺利实现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以来,江苏高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建设高教强省为目标,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促进高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

2010年,江苏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18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标志着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入了新的实质性阶段。

过去,苏南地区高校集中,而苏北高校偏少。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利用规范独立学院发展的契机,适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继无锡太湖学院第一家规范改制为民办本科高校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等都分别从母体学校迁出,到苏北、苏中的市、县独立规范办学。此举措不仅优化了高等教育布局,而且吸引了市、县政府和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2010年起,江苏省每年投入10亿元,在全省高校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122个立项学科的财政投入和自筹经费累计达到51.1亿元。

2011年起,江苏省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每年选派300名教师、50名校长到世界200强高校的优势学科深造。

这一系列举措,使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由“快”向“优”“华丽转身”,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实现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名校“结盟”,高教资源集聚优势充分发挥

合作共赢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高校的联盟化发展,如美国的常春藤联盟等,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沈健厅长看来,构建江苏区域高校战略联盟,在高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从而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高等教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于是,南京仙林大学城著名高校教学联盟应运而生。

“南师大的文学讲座以后都能去听了。”这是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专业的崔卉淼同学听到5校“结盟”消息的第一反应。南京仙林大学城是一座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教园区。入驻大学城的各高校特别是五所联盟高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综合实力较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各具优势特色。

在江苏省教育厅的鼎力支持下,依托南京仙林大学城,这五所著名高校发挥地域相近、优质办学资源互补等优势,通过建立区域高校教学联盟,加强深层次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探索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互派、课程互选机制,实现了高校间的师资力量、实验设施、图书信息、教学管理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高校相对有限的教学条件和办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校际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促进了联盟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明显提升。

“我们正在探索联盟内高校间的转学,打破学生一考定学校、定专业的现状。学生不再因为考入某个专业而定型,进入高校后还能选择更高的平台。”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说。南京大学在联盟内地位显赫,联盟内高校学生都往南大涌怎么办?南大会为联盟内其他高校学生设置什么样的门槛?面对疑问,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表示:“机会均等”。他介绍说,南大实行“三三制”教学,把四年本科阶段分为三个不同教学特征的阶段,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所有课程基本上相似。但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根据你所期望的四年大学当中就读的专业开始选修相关课程。“联盟内高校学生想来南大上课也是一样的,和南大学生一样参与竞争,如果某一个专业报考学生太多,我们有一套考评方式,把最优秀的学生挑选出来。”

去年,五校联盟联合开展教师培训、学生互派交流等系列活动,相互聘任教师88人,开课超过100门,受益学生近3000人次;选派291名学生赴上海、浙江以及联盟学校学习,接收来自上海、浙江的交换生73人。交换生在接收高校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派出学校承认交换生在接收学校学习获得的学分。这种省际互派高校学生在国内尚属首创。

培植“基因”,让创新人才破茧而出

说起崔益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耳熟能详。他既是该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更是南航大知名的“学生老板”。他创办了大学生创业企业“南京宇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拥有12人的创业团队,吸引了全校200余名学生实习,公司产值达到150万余元。

盐城工学院材料学院余海涛、吕品想等同学,在蔡安兰、张长森教授指导下组成创业团队,他们的“无橡胶缠绕离合器面片制备技术”研发项目已在科技园内批量生产,年产值达470多万元。“培养一批科技型创业者是我国实现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需要,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创业教育理应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姚冠新如是说。

近三年来,江苏省实施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已遴选资助项目上万个,投入经费4000万元。各高校着力构建学校和院系校内两级创新训练体系,包括面向校内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其中部分学生的院系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兴趣生、特长生的各类竞赛,面向优秀生的国家、省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等,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次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发挥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竞争、激励和导向作用,使江苏高校尝到了“甜头”。在教育部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18项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江苏高校在参赛校数、参赛队数、获全国奖队数、获全国一等奖队数等四个方面,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一批有创新潜质的大学生从大赛中“冒”了出来。(记者 袁新文)

首发:

人民日报(201381518版)

转载:

人民网: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3-08-16  | 通讯员: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126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