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者”的郑仕中有着诸多头衔:爱思唯尔2020、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药学领域)、2021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但对作为“老师”的郑仕中来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刚刚获得的江苏省第三届“十佳研究生导师”的称号对他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唐仲英科技楼里,郑仕中所在的办公室与团队所在的实验室只有几步之遥。他的各类九游会体育线上平台的荣誉证书被收在办公室书柜里不起眼的角落,唯独一张“杏林优秀教师”九游会体育线上平台的荣誉证书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而在办公室的另一侧,最引人注目的是会客沙发旁放置的几张与历届毕业生的合影。“为师当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能,躬行求索,甘为灯梯”,在郑仕中的眼里,成为一名“好老师”、“好导师”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
点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心灯”
求学时期的郑仕中一直刻苦认真、成绩优异,他先后就读于苏州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实习期间,郑仕中在第二次上手术台时,就因施术精准被老师任命为主要操作者。在老师的鼓励下,郑仕中握起轻轻的手术刀,也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手中自此将承载起生命的重量。
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一段时间基础核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后,郑仕中愈加感受到,医学一道,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自2002年起,郑仕中先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他潜心研究化学因素对脑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及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推进,郑仕中确定了自己的未来研究领域——慢性肝病。郑仕中发现,肝病领域中疗效特别好的西药还很缺乏。“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从中药这个宝库中来挖掘呢?”带着这个想法,郑仕中放弃了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于2007年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引进的高层次回国人员回到了正在高速发展而又人才紧缺的祖国,正式开启了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杏林生涯。自此,郑仕中在郁郁杏林一干就是十五载。
以中药为研究对象,郑仕中带领团队开始探索肝病治疗方向的新道路,为自己、也为学生们埋下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种子。“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学子应当树立坚定的学科自信、道路自信,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信心,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十五年来,郑仕中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深入揭示了慢性肝病的病变基础及调控机制,确证了多个特异性调控靶标和中药来源的高活性先导物,有的为首次发现并且极具临床转化潜力,已申请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为来源于中医药的抗肝纤维化创新药物研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近年来课题组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在2020级中药学博士研究生陈利看来,“郑老师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医药科研工作,这是他最大的魅力。”受到郑仕中的影响,陈利在硕士毕业并工作多年后,选择回到学校,在充满魅力和无限可能的中药领域进一步深造。在郑仕中的指导下,陈利选择了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研究方向深耕,他说:“在科研中,郑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在充分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感兴趣的方向,不为科研设限,最大限度激发了我们的主动性。”
甘为助攀科研高峰的“人梯”
提到郑仕中,有同事笑称,“如果要评选每年待在学校时间最长的老师,那这当中一定有郑老师!”学生们也常说,“郑老师对科研工作是‘真爱’!无论寒暑冬夏,办公室和实验室里总少不了他的身影!”这种在科研上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学生。
尽管科研工作繁忙,郑仕中每年仍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郑仕中非常重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黄金时期”,他一直鼓励并倡导学生在录取结果确定后就进入实验室跟师学习。“三年或许是漫长的,但对于医学生而言,尤其对于科研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尽早开始理论知识学习,尽早熟悉实验室、确立研究课题方向,每一项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一分一秒也虚度不得。”
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郑仕中尤为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他看来,作为研究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学会自己构思并进行创新,要有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他一直要求学生们善读、精读文献,并为新进实验室的同学定下了精读并翻译20篇外文文献的第一个“小目标”。“希望同学们在入门的时候,就能通过这些训练了解学术前沿信息,帮助自己尽早确立科研方向与目标。”
近年来,在郑仕中悉心培养指导下,他所带的研究生荣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项、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2014/2018/2020年)、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2017/2018/2020年)。郑仕中本人也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杏林优秀教师”“以岭中医药奖”以及本科生导师制“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药学院首届“十佳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郑仕中在学术上的严谨自律更是言传身教给了学生们。“郑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博士博士,就是要广而博学;硕士硕士,也要硕果累累。”学生们都说,“从入学的时候起,郑老师就始终教导我们,要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学术创新。这为我们奠定了未来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石。”
在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郑仕中同样倾注了许多心血。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的五位青年教师中有两位迅速成长为教授或校b、c类特聘教授,一位被评为副教授,团队先后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等,发表了156篇sci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有11篇),在国内外肝脏病学及药理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声誉。
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在郑仕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微信“朋友圈”中,每年穿着导师服与同学们的合照是雷打不动的“固定栏目”。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送不走的却是与学生们深厚情谊和那份历经十五载未变的教书育人的初心。
郑仕中热爱生活,也热爱分享生活,“科研之外的郑老师风趣幽默、博闻广识,会跟我们聊体育,最近就常跟我们聊起女篮、女排,也会和我们聊聊日常生活。”讲到平日里的郑老师,他的学生们这样说。
郑仕中对同学们的培养与关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有同学在做课题过程中出现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问题时,他在给予充分理解的同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j9九游会官方网站国际的解决方案,抚平焦虑;当学生因家人生病住院,无法正常进行科研工作而焦急时,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经济上的支持;有同学因意外受伤卧病休养时,他多次亲自看望慰问;当学生由于疫情不能回家过年时,他陪着大家包饺子欢度除夕……谈起这些,郑仕中只是说:“对我来说,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学术和教学中郑仕中总是以此自勉,他说:“这些年里,我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尽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今后,我也将致力于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献给光辉的中医药教育科研事业,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师泽如山,微以致远。如今,郑仕中的许多博士毕业生也走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岗位,从事中医药教育科研工作。药学院张峰教授、张自力副教授、王飞虾讲师都是郑仕中“门下”的博士,从“学生”成为“同事”,他们纷纷感慨,“以前,我们总是好奇为什么站在讲台上的郑老师总是充满无限的活力!现在,自己也成为了教师队伍的一员,我们好像明白了郑老师的‘活力之源’。”郑仕中在一颗颗年轻的心里埋下的种子,推动着他们一步步追随老师的步伐,达成了自己为人师的理想,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事业中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是同学们心中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经师”,以身作则照亮同学们的科研之路;更是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人师”,以德、以诚带领学生攀登到更高更广阔的世界。今后,还将有一批又一批的“小杏仁”,在 “大先生”的带领下,肩负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任,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